创新发展模式助推分散式风电

近两年,新能源集中式电站进入平稳发展期,分布式新能源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异军突起。

张传卫认为,新能源在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扶持,但要获得长远持续发展,还得靠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融资模式、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必须打破过去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的模式。”

相较于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单独的电价政策;二是各种审批沿用集中式电站政策,不能调动分散式风电发展的积极性。”张传卫说。

“除弃风限电影响外,输配电成本过高、资产折旧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张传卫表示,“分散式风电如果剔除土地成本,在不需要远距离输电的情况下,单位造价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采用新技术生产新能源,中东部地区城市周边的乡村都可以成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提供商。这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花巨资建设输电通道,进行西电东送的格局。”张传卫说。

普惠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目前,风电开发实施“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项目投产之初,当地政府和居民无法直接从中受益。“因此,他们推动风电建设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张传卫说。

多年来,张传卫一直在积极倡导和推动新能源普惠制。他认为,企业、产业链、当地政府和居民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最终推动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近两年,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因为与扶贫工程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可使老百姓从中受益。”张传卫表示,“分散式风电完全可紧密结合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成为其重要支撑,让更多人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发展和分享过程中。”

张传卫认为,伴随分布式能源技术的进步,未来10-20年,每个城市周边,都将是星罗棋布的清洁能源微电站,每个农民都是新能源的生产商,富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完全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服务等多种方式就地转移到新能源服务的产业链上来。分布式新能源分散布局的特性,决定了更广泛的地域、更众多的人群可直接参与到新能源项目中,更好地实现新能源普惠。

明确电价预期促海上风电发展

当前,国内海上风电已逐渐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中国陆上风电和光伏价格正接近传统能源价格。而海上风电等后发领域仍有较大降本空间。张传卫认为,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规模快速增大、政策导向明确,预计到2023 年,海上风电经济性将超越海上石油。

“近年来,光伏电价的快速下降正是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加快。风电度电成本的降低不能一味依靠压低设备价格,而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发电量来实现。”张传卫表示。

“目前,海上风电执行0.75-0.85元/度的电价。进一步明确电价调整时间表和路线图将更利于企业进行长远的海上风电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规划,也更利于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以推动整个行业稳步向前发展。”张传卫认为。